坚持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光明论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⑦】
臧凤宇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应用伦理交叉学科平台首席专家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带领人民成功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的新形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也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 坚持中国道路,是我们党百年来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 它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首先,坚持中国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力量。 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将马克思主义庄严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利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探索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在赶上时代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改革开放的进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克服困难、砥砺前行,取得了伟大的历史创举,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夙愿过去一个世纪的愿景。 国家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只有站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和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史,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态和理论形态,明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中国实际,运用和发展中国文化特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 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才在中国得到体现。 我们党遵循历史规律和时代要求,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伟大历史成就,立足实践不断实现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施,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风格、中国作风。 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形态,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了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时代精髓。
其次,中国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现代文明向新形态的转变。 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道路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根本。 它凝聚了几代人推动的实践探索,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美好的生活需要。 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为了达到西方现代化的某些标准,而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塑造超越资本现代性的新文明形态。 这实际上说明现代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适用于所有国家。 它是一种普遍模式,其多样化的发展道路是由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的,这体现在各国选择的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
中国道路植根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化。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和中华文化传承丰富了现代文明内涵,成就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 中国14亿人口的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全体人民共同繁荣、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道路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也表明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团结带领人民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会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作出新的历史贡献。
第三,中国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效解决了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为世界各国加快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机遇。发展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形成的。 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这两个奇迹顺应了历史潮流和人民意志,体现了中国和时代的发展进步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和中华文明时代特征,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人类探索现代化新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发展理念。 我们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实现共同繁荣,又要坚持和平发展、开放共享,积极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抛弃“零和博弈”思维方式,反对霸权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强调做好本职工作,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时代潮流、人类进步方向。 总的来看,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复杂深刻的时代问题,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新理念。 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进步价值。
《光明日报》(2021年11月25日第02页)